太阳成集团tyc234cc咨询基于过往交通行业及交通投资类企业(以下简称“交投企业”)咨询项目经验和产业研究成果,总结交投企业四点发展现状及“十五五”期间七大发展趋势。
一、发展现状
01、综合交通投资增速放缓
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高位运行,规模连续7年保持在3万亿元以上,2023年达到3.9万亿元。“十四五”时期前三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合计完成13万亿元,年均增长2.5%,但低于同期全国基础设施投资增速2.6个百分点。
我国交通投资行业逐步迈入成熟期,建设成本上升、资产收益下降。一方面,交通运输部公布的《2023年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显示,2023年我国公路和水路总投资3万亿元,其中公路完成全年固定资产投资2.8万亿元,比上年下降1%。在31个省市自治区中有17个省市出现公路固定资产投资负增长,其中广西、云南、湖南、青海、甘肃降幅甚至达20%以上。
2023年各省公路投资同比增幅
另一方面,随着砂石、钢材、水泥、沥青等原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持续上涨,经济发达地区的征地拆迁费用不断攀升,导致建设成本不断提高,伴随着新建高速公路项目进一步向边远山区延伸,桥隧比高,投资回收期长,经济效益普遍较差,投资收益不断下降。
02、综合立体交通加快完善
一方面,综合立体交通网加速成型。截至2023年底,我国综合交通网络总里程超过600万公里,其中铁路15.9万公里(含高铁4.5万公里)、公路544.1万公里(含高速公路18.4万公里)、内河航道12.8万公里、民用运输机场达到259个。另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网络结构持续优化。全年新开通高铁2776公里,增加高速公路里程6394公里,增加万吨级泊位127个,货物吞吐量超亿吨港口达46个,航空运输机场达259座,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里程增加604公里。同时,农村公路建设投资连续7年保持在4000亿元以上规模,2023年全年新改建农村公路里程达18.8万公里,农村公路里程达到459.86万公里。
03、运输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2023年完成跨区域人员流动量612.5亿人次,同比增长30.9%,比2019年增长0.8%,其中铁路、公路、水路、民航客运量同比分别增长130.4%、26.3%、121.6%、146.1%。货运量547.5亿吨,同比增长8.1%,比2019年增长16.9%,其中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寄递业务量同比增长1%、8.7%、9.5%、21%、16.8%。
04、业务内生外延齐头并举
各省市交通投资集团是当地综合交通体系建设主力军、投融资主平台和交通全产业链经营实体,肩负着促进地方国资优化布局、交通产业转型升级、社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使命。“十四五”期间,各省市交投集团坚持内生与外延并重,形成做强主业与围绕主业多元发展的业务布局,形成以点连线带面,赋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交投集团聚焦综合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建设、运营等业务的内生式发展,构建“投资、检测、设计、咨询、监理、施工、运营”一体化的全流程、全链条服务能力,提升业务资质与能力。另一方面,以主业为基础进行外延拓展。纵向上,沿高速公路主业产业链上下游发展如运输物流、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商业贸易、矿产开发等产业;横向上,积极布局“交通+能源”、“交通+金融”、“交通+旅游”、智慧交通、土地资源开发等多元化业务。
二、趋势展望
01、综合交通多网融合
综合交通多网融合是未来交通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核心在于构建便捷、高效、绿色、智能、安全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从而支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土空间的优化布局。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为实现这一愿景,必须推动铁路、公路、水运和民航等多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和有机结合。未来综合交通网的发展方向将致力于最大化利用道路、轨道、航空、水路和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的独特优势及其组合的协同效应,促进从单一通道向综合立体交通系统的转变,实现交通设施资源的整合和集中布局,以及服务功能空间的共享。同时,各种运输方式将根据自身的技术经济特征,通过空铁联运、公铁联运、铁水联运和管水联运等多种联运模式,加速向综合立体交通的多网融合发展,从而提升整体运输网络的效率和效益。
“十五五”期间,需要重点关注如何实现网络、通道和枢纽之间的有效协同与集约设计,如何建设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运营组织,如何促进基础设施网络、运输服务网络、能源网络和信息网络之间的融合,如何实现更高效的资源利用和更优化的服务供给。
02、城乡交通统筹推进
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决定》为新时期城乡交通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3年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估数据显示,已经有71.7%的区县达到5A级。然而,在这一成就背后,仍需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及未来面临的挑战。一方面,城乡交通领域由于缺乏直接的经济收益,使得通过市场化手段融资变得比较困难,随之而来的,是道路养护资金的缺口正逐年扩大,对于保持和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质量构成了极大压力。另一方面,城乡道路上的车流密度相对较低,限制了交通服务设施的多样化发展。由于道路衍生经济资源的融合程度不高,也导致了城乡交通发展的整体活力不足,路衍经济发展缓慢。
“十五五”期间,预计国家将显著增加对城乡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通过提高农村公路、桥梁和公共交通系统的覆盖面和质量,优化农村居民的出行条件、提升城乡一体化经济发展潜力。作为交投集团,一是要探索多元化融资模式,探索建立路衍产业投资基金和REITs等融资渠道,为城乡交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二是聚焦关键产业,与地方政府紧密合作,将投资重点放在服务区开发、能源建材、物流通道建设和乡村振兴等领域,推动产业与地方招商引资、企业孵化的紧密结合。三是创新服务区经营模式,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服务区品牌,提升服务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03、绿色交通多维发展
202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强调从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建设绿色交通基础设施、推广低碳交通运输工具三个方面推进交通运输绿色转型。
在战略层面上,绿色发展理念应贯穿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养护和运营的全寿命周期。明确绿色发展的目标、路径和措施,确保绿色发展的系统性和长期性。在战术层面上,推广工业固废和建筑废弃物在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综合化、规模化利用,推进隧道弃渣用于公路路基填筑以及机制砂和水泥砖的生产等多种方式,构建起可持续的交通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同时,在现有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深化高速公路沿线能源管理市场的开发,例如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对沿线公共机构的建筑物执行全面的能效优化,提升能源利用率。此外,针对高速公路周边的物流园区与产业园区,拓展能源管理服务,包括对新建园区能源供应设施的投资与建设,以及对既有园区进行能效提升和绿色升级改造。
04、智慧交通智引未来
财政部和交通运输部《关于支持引导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通知》指出,自2024年起,通过3年左右时间,支持30个左右的示范区域,打造一批线网一体化的示范通道及网络,力争推动85%左右的繁忙国家高速公路、25%左右的繁忙普通国道和70%左右的重要国家高等级航道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在智慧扩容方面实现示范通道通行效率提升20%左右;在安全增效方面实现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效率提升30%左右;在融合创新方面凝练总结一批具有较高推广价值的车路云、船岸云应用场景和关键技术、标准规范;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推动培育一批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产业化融合等新业态新模式。
“十五五”期间,智慧交通两大关注重点。
一是车路云一体化大概率将成为行业主流。一方面,体系架构将以“聪明的车(单车智能)+智慧的路(路侧集成)+融合的云(云端协同)”为基础,由车辆及其他交通参与者、路侧基础设施、云控平台、相关支撑平台、通信网等组成,可以实现车辆行驶、交通运行安全和效率的综合提升。另一方面,车路云一体化系统能够集成并分析来自车辆、路侧设施和云端平台的海量和多样化数据,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实施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同时,车路云协同系统的实施能够有效破解数据孤岛问题,推动城市交通管理向更高层次的智慧化发展迈进。
二是智慧交通驱动数字孪生发展。数字孪生发展是众多技术不断融合的过程,该技术已在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多个运输领域得到应用,涵盖规划、勘测、设计、建造、运维等多个关键环节。未来整体将向集成化、智能化发展。从增长方向看,以“四网融合”为代表的铁路运输,以综合立体交通网为代表的水路运输是两个主要的增长方向;从需求场景看,综合调度指挥、智能运维交通运输是最核心的两个需求场景,综合调度指挥更靠近决策端,智能运景更容易呈现运行效率改善价值;从发展趋势来看,物联网数据接入的标准化将是大势所趋,伴随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统一与完善,新型物联网设备将遵循统一标准进行开发,而运营与管理的智能化将通过大模型与行业的深度融合,实现高级、高效的人机交互方式。
05、“交通+”深度融合
“十五五”期间,“交通+”战略将继续成为推动交通行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与信息技术、能源、装备制造、物流等多领域的融合,创造出新的增长点和发展动能。
一是交通+能源。在国家低碳减排政策的引领下,交能融合早已是大势所趋。“光储充服”一体化作为推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途径,其核心在于整合光伏发电、储能技术与充电设施,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清洁能源补给,为市民游客、提供便捷出行服务,同时为电网提供辅助服务。尽管初期投资成本较高且利用率不足,但随着政策的支持,如2025年前充电场站免收容量电费等措施,投资回报预期将得到显著改善。此外,储能系统的引入不仅能够利用太阳能发电减少对传统电网的依赖,降低碳排放,还能在高峰时段缓解电网压力,提升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有效解决配网台区容量受限的问题。随着技术进步和成本进一步降低,“光储充服”一体化模式有望成为交通运输领域绿色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是交通+装备制造。在交通与装备制造融合领域,应加速发展低碳、智能化装备制造业。需聚焦高速公路装备制造行业,积极开拓新能源装备及智慧交通设备制造等新兴领域。通过提升交通装备制造业与智能制造的协同效应,构建以尖端机器人技术和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从而增强产业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
三是交通+生态治理。针对废弃矿坑、受损山体等环境问题,系统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同时积极探索高速公路建设中产生的隧道洞渣、矿业尾矿等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途径。通过加强固废资源化利用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应用,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减少工程建设成本,促进生态治理业务的拓展。此外,应采取工程服务、联合承包等多元化经营模式,致力于成为生态治理领域的专业化领先服务商,为实现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四是交通+物流。一方面,需依托高速公路网络,拓展公铁联运、专业运输和跨境运输等多元化运输模式,以提升物流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应加强内部资源的整合,充分利用高速公路收费站及服务区的未利用土地,规划和建设物流分拨站、分拨中心和分布式仓储设施。结合城市物流配送需求,构建城市周边的集中仓储和配送网络,形成“快速配送+分布式仓储”的物流骨干网。另一方面,在高速公路关键节点规划建立公路港,实现与铁路、海港、机场等交通方式的无缝对接,打造成为重要的转运站和集散中心。利用高速公路的网络优势,强化其在综合交通物流枢纽中的核心地位,通过与关键物流路径、区域物流网络和城市配送系统的协同,进一步提升高速公路对地区特色产业的服务能力,如大宗商品、农产品和商贸流通等。通过构建集多式联运、快速零担运输和仓储配送于一体的全功能一站式交通物流枢纽,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物流支撑和服务保障。
06、国际化扬帆但信风
二十届三中全会会议指出,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同时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
“一带一路”是新时代我国重要发展战略,是当前我国对外开放进程的重要推动力。中国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签署国家涵盖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六大洲。在行业内卷、产能过剩、外循环受阻情况下,我国将继续强力支持对外开放政策,基建出海、科技出海步伐加快。
在当前全球贸易环境中,由于西方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抬头,中国企业的出海策略正逐步向亚非拉地区转移,但这些地区中的多数国家尚处于发展中阶段,其经济增长潜力巨大,但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对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经济发展的步伐,同时也与我国产业结构形成较好的互补关系。为了提升贸易效率,助力经贸合作顺利开展,为共建国家和地区注入增长新动能,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一环。同时,中欧班列作为连接中国与欧洲市场的重要物流通道,凭借其在大规模货物运输、成本效益和物流时间方面的优势,对于支持中国基建行业的海外发展具有显著作用。通过铁路运输,可以有效支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所需机械设备和材料的国际运输,进而推动中国基建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项目实施。
2023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发展指数
07、新质交通融入场景
一是新质生产力融入高速建设。基于道路全要素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将实现全面的物联接入;随着绿色材料的广泛应用,桥梁工程技术将向安全、耐久和智能化演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桥梁工程技术的深度融合日益加深。
二是新质生产力融入道路养护。依托于公路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融合“精细管理、精准服务”的养护理念,整合人员、业务、技术、设备、数据和模型等要素,对公路养护的全过程和全要素实施科学化、主动式、预防性管理。
三是新质生产力融入交通管理。交通管理系统将向智能化、网联化、协同化和一体化演进。通过整合先进的交通运输设备、用户数据、路网信息和服务部门资源,管理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解决交通安全、运输效率、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
四是新质生产力融入出行服务。智慧出行服务平台利用交通路口的传感器收集实时路况数据,并通过主控中心的分析处理,向用户提供出行信息,有助于规避交通拥堵并规划更佳的出行路径。此外,智慧出行服务平台采用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出行即服务(MaaS)技术,能够根据用户的个性化出行需求,整合各类交通方式,提供连续、一站式的智慧出行服务体验。
五是新质生产力融入现代物流。在智慧物流产业中,数据已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要素,通过赋能供应链数字化平台、智能仓储、智慧园区、自动驾驶等新型运作模式,将显著提升物流要素的质量和资源配置的效率,加速物流行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
六是新质生产力融入低空经济。通过深入挖掘各行业对低空应用场景的需求,探索无人机快递物流、社区配送、城市巡检等应用场景;通过发展低空观光、极限运动、公务飞行、私人飞行等消费活动,探索高端消费服务;通过在地处偏远、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地区积极发展通用航空短途运输服务,强化通用航空的应急救援、医疗救护等公共服务功能。
“十五五”期间,随着综合交通多网融合的推进,城乡交通统筹发展,以及绿色交通和智慧交通的深入实施,企业需不断创新和优化业务布局,以变应变。“交通+”战略的深化将促进交通行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开拓新的增长点。国际化战略的推进,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海外发展的重要机遇。此外,新质生产力的融入将推动综合交通全方位的升级,提升整个行业的效率和服务质量。“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交通投资类企业“十五五”征程壮阔,需紧跟国家战略,把握行业发展趋势,通过技术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